Chinese  |  English
Blossom of South Indian Music -- Raphaelle Brochet


文/Jane Wang

 

对于那些听过印度传统音乐的人,肯定不敢想像:我可以在60分钟内唱出来这样的调调。因为,这种音乐实在是太动听,可是,太!难!啦!

 

一点没错。南印度的音乐,也叫做Carnatic(卡纳特克)音乐,确实是举世公认的世界上最复杂的音乐系统之一。

 

这一期的工作坊,请来的是为数不多的专业传承了这个系统的西方人之一,法国人Raphaelle Brochet。出生于爵士乐家族的年幼的Raphaelle在11岁第一次随父母到达印度后,就找到心灵的家园。从18岁开始,持续15年,她反复出入印度,在钦耐跟随她的两位恩师学习传统南印度音乐。

 

Raphaelle赤手空拳(还赤脚了)上阵,没有任何乐器伴奏,可一张口,所有人就震住了。从这一分钟到最后结束,观众席上罕见地没有传来任何低语,铃声,甚至咳嗽没有。就是那么有张力,全部被这种音乐艺术吸引住了了。

 

 

依照东方传统,任何技艺都是师徒口口相传,卡纳特克音乐亦是如此。我问她,这种传承是不是不如记录来的有效与准确。她说,她觉得恰恰相反,正是这种方式才使得这门技艺能够被更准确的保存,因为文字和记谱会到处流传,人人又各有见解,反而会扭曲了原意。因此,工作坊就按照这种方式开场了:Sa Pa Sa。老师带领,众人跟唱。

 

这一唱就唱到了忘我,唱到了最后。老师讲解了构成这种印度Raga的元素,边解释,边演唱。她解释了印度Raga的精髓,不在于哪个Raga用了哪几个音高,其精妙与迷人之处恰恰是超越音高概念的:一种特性,一种灵性。不同的Raga像是形态性格各异的人物一样,每一支都有独特的灵魂。如果抓不住这种特质,就不可能理解Raga音乐。不可能去表演,也不懂得聆听。而其特点的表达方式之一,就是著名的Gamaka效果。简单来说,这是对基础音级的装饰和滑走,可是正是这种装饰,才赋予了每一条Raga灵魂与鲜活。在Raphaelle的带领下,参加工作坊的朋友们全部投入进去,竟然能非常得体的演唱,并能体验其中的精妙。

 

除了旋律方面,传统印度音乐的乐趣还在于她的律动与节奏。反正每个元素都可以无限展开,可以花几十年去研究与练习,但Raphaelle还是带我们在节拍的海洋里浅尝一番。跟着她的解释,大家感受了最常用的八拍子的律动,并跟着老师拍手,拍指,翻手掌。Raphaelle边唱边拍,用手势带领大家演唱滑音。好多人到后来陶醉闭目,摇头晃脑,俨然已经神游到异域的秘境中去了。

 

 

时间一晃而过,观众大呼不够过瘾。纷纷打听什么时候有下次工作坊。其实,印度音乐就是需要这样的传承方式,通过人的口对口,心对心的交流与传递,才能把真正的技艺与灵魂传递下去。印度有几百条不同的Raga,每一条都有特定的形态,装饰,特质与精神内质,若无师生面对面的启迪与传授,是不可能用其他方式继承的。

 

其实中国听众最能理解这样的传统,因为我们中国的古典传统,也是师傅和徒弟口传心授,以心相交的信任与尊重。在快节奏消费的现代,知识也像速冻食品一样可以打包,可以快递,不可避免的成为一种商品与交易。细想起来,才恍然觉悟我们已经错过了知识的内质:鲜活的灵魂与人性。

 

工作坊后,大家既惊叹传统印度音乐艺术之巧妙华丽,又领悟东方文化之深厚与鲜活,也反省我们现代人的巧弄与急功。

 

依照传统,最后大家从内心深处发出Sa Pa Sa音节结束工作坊。音韵深长,如云后晨光透露讯息。含笑低首,心满意足。

Copyright © 2008 - 2014 Shanghai H+M Communications Co.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